某个仲夏日,参与了台北城市散步由黄威融老师带领的台北文青南区路线,
学生时期就读台大、之后定居南区,黄威融老师的生活可说与南区密不可分!
这位曾任多本杂志总编辑、杂志顾问的文青祖师爷,
强调想过“波西米亚”式的生活,选南区就对啦!
(编按:牛津字典将"波希米亚 bohemian"定义为“不受社会习俗约束的人,尤以艺术家或作家为甚”)
这趟行程,就是他平日悠晃南区的路线,
也补充了一些新生代所不知道的“遗址”,一起来看看吧!!
当天的起点是微光咖啡,黄威融口中承接“挪威森林”的低调咖啡馆,
位于捷运台电大楼站附近。
老板余知奇以前在咖啡厅打工,之后考了个SCAA(美国精品咖啡协会)认证,开了自己的咖啡厅。微光对品质之讲究不只在咖啡,餐点的评价据说也颇不错。那里提供很多手冲单品也贩卖咖啡豆,外带咖啡的价格是五折,是很少见的诚意价格呢!
继续往前走,会到罗斯福路三段,温州公园旁,有间颇具风味的希腊左巴,提供异国餐点。他们的店名来自于一本文学著作。
走着走着,会遇到鲁米爷,装潢以沈稳的木制风格,黄威融说这个贴满电影海报的美观店面时常被借去外拍。(拍摄照片非同天,大家别被跳跃的天色吓到XD)
继续在罗斯福路三段走着会看到PICA PICA,野餐咖啡的二店,温暖的木头乡村风,招牌焦糖肉桂卷,免费插座,自由工作者的窝居地。
往邻近的温州街步行,可看到带有法式小酒馆风味的café bastille,里头贩卖多样化的比利时啤酒,下午晚上去各有风味。
而他附近的雪可屋,开店于1992年,是当地硕果仅存的元老级的店家。
雪可屋采用公平贸易咖啡豆,且店内有贩售。
特色之一是老板搜集非常多爵士乐黑胶唱片。
提到这个地区的元老店家,黄威融说到了他大学时期的回忆─挪威森林。
(photocredit- Be...网志 民国99台湾久久-百年浓醇 人文咖啡飘香) |
挪威森林于1993年开业,是当时义式咖啡店的先驱。原先店址就在巴士底咖啡的对面,现为一间服饰店面。
老板阿宽曾说”喜欢自己的咖啡馆胜过咖啡”,经营这间店广交各方好友,黄威融即说自己与大学时期以来的挚友马世芳以前就爱往挪威森林跑,听阿宽放的音乐,与他闲聊。
据说,阿宽是有感于近年来的消费者来店笔电+耳机的配备,让咖啡店不是从前那样、与客人自在交互结识的空间,进而自主歇业。之后他与1976阿凯在台电大楼旁开了间新店,便是年轻世代熟悉的海边的卡夫卡,店名同样取于村上春树的小说,后面会简介。
向台电大楼的方向往外走,到达艺文意味浓厚的书店区。
黄威融首先介绍的是结构群,在大型书店林立的这里,位于小巷内的结构群显得小巧的多
贩卖简体书的它每周以船运方式进货新书籍。最大特色就是快速,让它养成一批固定顾客群。里头贩卖的书大多偏学术性,很多是教授荐购的书籍。书的种类也颇单纯,面外的落地玻璃边放的是哲学、文史、艺术等,店内最里侧是法学,此外也有贩卖英文考试用书。不过因为速度快,结构群书价也偏高,是书上写的价格(人民币)的六倍(通常是四倍左右)。
三步之遥,诚品台大店的楼上,除了绿盖外其实还有另一间简体书店 - 若水堂。(要从巷子搭电梯上四楼喔)若水堂是连锁书店,店面明亮温暖。
这里书种齐全繁多,从哲学、写作指导书、文学,到医学、工业学、建筑学,真的无奇不有。黄威融提到这里也有比较多关于拉美、东欧等地区的书籍,都是在繁体书是很缺乏的书群。除此之外,他觉得要从高处眺望台大,若水堂是最好的选择!
诚品台大店 |
政大书城与诚品都是连锁书店,前者多年前的开设带动台电大楼一带的文艺风气,书的排列方式是按照出版社,而非书种,对一些专业人士来说比较好找书。
黄威融也颇推荐诚品台大店,认为台大店很有自己风格,书的摆放和其他家不一样,会针对青春族群做调整。
黄威融强调,逛书店是重要的生活体验,因为我们不知道会遇见甚么样的书、激发出怎么样的自己。虽然网络订书很方便,不过与逛书店的感受完全无法相比。他也觉得书店的存在非常重要,能为社区带来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隔着罗斯福路与政大书城相望的,是海边的卡夫卡及河岸留言。
海边的卡夫卡成立于2005,是知名艺文空间,
由1976主唱阿凯与原挪威森林老板阿宽等人开设。
店面位于二楼,宽敞舒适,下午空间明亮,晚上充满气氛。店内贴满乐团、电影海报,赏心悦目到不行。一上来左方是书柜及置放文宣的地方;右方则紧邻DJ台,与老板的豪华CD柜,收藏量真是让人看了就非常嗨。
真是非常惊人的数量,上面摇滚乐绝对比five big 还齐全~让我开始发梦某天也能拥有自己的巨大唱片柜~><< div="">
白色的CD柱则摆放贩卖的独立音乐专辑。
海边的卡夫卡每个月的周末会举办大约3~4次的不插电小型演唱会,且周末开店到两点,可说是文青必来的集散地。
开在他楼下的河岸留言成立至今已十四年,是台湾live音乐演出的知名场地之一。他们的宗旨是” 将底层的音乐文化,推展到一个成熟的舞台”。除了给予新生代表演者舞台发挥,也逐渐扩大规模,在08年新成立了西门展演区。从高中生的热音成发到国际级的巨星,来这边都看得到。他们也设立了河岸音造,为抱持音乐梦的人们提供培训课程喔!
走到台电大楼后,我们开始折返,杀回温州街。
从前温州街一带区是台大教职员宿舍,形成连绵的日式建筑群。知名作家林文月老师的作品“从温州街到温州街”就是在描述她分别住在十八巷与七十四巷的两位老师的挚深情谊。现在那一带的矮房都已拆除,改建为公寓大厦,唯52巷还留下了几户老房。
虽然还留存,且部分矮房尚有人居于其中,但近年来都更的声音一直没歇过,台大校方先前对都更这事回应“没有意见”,引起大批学生和有识之士担忧,进而联署保留老屋。
他们主张老屋可修建做为文创或社区营造等用途,有青田七六等先例,拆屋绝不该是老屋必然的命运。相信走访温州街52巷一带的人,都曾为那幢幢隐居于树荫中的旧时代记忆驻足。希望十年二十年后走访,能看见的是新生而生气蓬勃的他们,而非索然无味又冷冰冰的水泥建物。
隔一条巷,黄威融带我们来到好氏。
好氏06年成立于北京,一开始是代理台湾设计师,帮他们推销产品到中国。近年回国发展,专做品牌研究,故名为好氏品牌研究室。
他们为品牌设计专属的形象规划,合作对象从大公司到小企业都有。这家位于温州街的咖啡馆,大概是是好氏在台湾的基地吧!一进门就是各家品牌的产品展区,很多特别的设计品让人忍不住会想细看下方的说明。
好氏整家店的风格也非常“实验性质”,黑白磁砖的复古风味、以实验器材为餐具(烧杯取代马克杯、搅拌棒是玻璃材质...),绝对是特别的用餐体验。
过了好氏,前方就是建国高速公路了, 过了马路可以抵达泰顺街。
黄威融说,泰顺街是链接台大师大重要的道路,
台师大的学生们不会走罗斯福路,而是走新民国小旁的这条小巷。
泰顺街边的高宅,罗曼罗兰大厦,是台湾名导杨德昌遗作《一 一》的场景之一。
虽然我现在看来不觉得突出,黄威融说当年罗曼罗兰大厦可是这一带数一数二的豪宅。《一 一》的拍摄让”罗曼罗兰大厦”这个理应随时间淡去的名字永远留存了,杨导也因此片获得坎城影展最佳导演。
《一 一》讲述在台北生活的一个普通家庭(罗曼罗兰大厦正是他们的居所),因婆婆生病,被医护人员要求要轮流与她对话。剧中各个脚色代表人的一生中的各年龄层,由与婆婆对话的内容,道出每个人生阶段遭遇的问题。看完一一,仿佛看尽了一生。
多松“遗迹”,在师大事件风波中曾做的努力 |
黄威融此行也提及很多过往咖啡店的“遗迹”,包括慕哲咖啡(+永乐座)、挪威森林、多松、咸花生,等昔日经典文青咖啡馆,现今都已不在这里了。
咸花生在店面租约到期后,移往大稻埕,现在结合西点面包,有另一番发展 。
当时开在咸花生对面的多松,也是各艺文界人士的集散地。老板娘承接“夜班咖啡”的店面,也承袭了凌晨四点的关门时间,收容了不少孤独的夜猫。在烟害防治法还未下来时,众人可一同在室内吞云吐雾,咖啡馆白烟漫漫,真是现在的我难以想见的情景。老板娘之后转让店面给一名熟客,除了没了烟气(烟害防治法),多松风格未变,不过也在2012年收了摊。再来,据说另一名熟客因喜爱多松,而开了一家承袭多松风味的咖啡店,也就是位在古亭的早秋咖啡店。
慕哲遗址 |
而原先位于泰顺街的慕哲,自许成为台湾的地下沙龙,经常性举办各式论坛,文青常在这高谈阔论。惜因位于住宅区巷弄,油烟与嘈杂的问题影响住户,而迁往善导寺,现在依然几乎天天举办各式论坛。
黄威融认为,居民如果希望地方发展,容纳特色店家是一条很快的途径,但店家也必须努力与社区达成平衡。他认为继中山、公馆后,下个文化亮点,应该会出现在六张犁那一带。现在中山等地店面租金都非常高(我某次去买可丽饼,还听到旁边的服饰店员跟老板娘抱怨这件事...),新兴创业的年轻人开始转往地价较低的六张犁,发展指日可待。
而不在黄威融此次的路线图里,但黄威融特别提及的永乐座,原本坐落于慕哲咖啡馆的地下室,慕哲迁移,永乐座也搬迁过多次。
永乐座的老板娘石芳瑜原本是文本工作者与行销专员,之后生了孩子辞职在家当主妇,并继续从事翻译等接案工作。几年下来不禁困乏,便动了开书店的念头。
初期虽一波三折,但一一克服搬迁、经营问题后,现在永乐座是成功的复合经营型态二手书店(店内亦有新书区喔~),除了店本身有贩卖餐点咖啡、也与设计者合作,贩卖文创商品。
永乐座更是常与作家合作、举办新书发表会,或是电影放映会、座谈会等等,是艺文人士常汇集的场所。
跳回师大商圈,位于浦城街的旧香居,是个空间明亮,别有气氛的二手书店。
但二手书店可不足以形容这里,由老板娘父亲开书店时期累积下的庞大书量、加上老板娘喜收藏古书,让我第一次到了旧香居,觉得像座收藏馆一样!
深色木头的风格、旧香居这样美的名字,都更加深它独特的风味。旧香居里头很多珍贵的收藏品是不做贩卖的,而最大宗的旧书群是台湾、中国的历史与论文,也有国内外文学、电影、心理学的区块。书价标在最后一面,看到比原书价更高的价格可不要惊讶,因为旧香居不只以书况标价,一些绝版、旧版的书价值反而更高。黄威融也提及过,很多国家如日本都是将旧书当宝的。旧书保留了过往时代的一部份,我们或许无法回去那个年代,但在翻开旧书、或播放旧专辑的时刻中,仿佛它的气味、缓缓流出的旋律,能打造出一个小结界,让我们这大概就是收藏者会不停追求旧物的始衷吧。
走走走,要来到最后的几个点了喔~
号称一夜干专门的屋台!!!
(编按:北海道渔夫发明的保存鱼的方法。大致流程是先将鱼清干净,将他浸泡盐水,再风干整夜,整个流程过后可以让鱼更紧实鲜美)
小小店面位于金山南路上,不提招牌一夜干料理,光老板阿威本身就是屋台的一大特色!
阿威习料理是无师自通,看数十本书、亲自海钓好几年、并尝试各种料理方法,据说他做的一夜干连日本师傅都赞不绝口。阿威个性豪迈随兴,喜爱跟客人打交道,黄威融强调这样的店,比起一些连锁、服务周到的大餐厅更有灵魂的多,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真诚的链接,是大店绝不会有的。
接着来到路在线的最后一个点,日楞咖啡。
咖啡厅这样的文青窝居地,通常都是从下午开到晚上,可爱的日楞反其道而行,早上八点半就开,营业只到晚上六点半(或五点半、八点半,貌似会更动),所以日楞最有名的是早午餐。
日楞提供的餐点采用台湾在地食材,无论是店内的黑板上或是MENU上都有标示食材的来源,不只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土小农,也让顾客吃得心安。
而店内也贩卖新鲜食材,整体给人一股健康的清新气息,除此之外,日楞也跨足文创,目前有小剧场的演出。海日楞(hi日楞)是蒙古语中"去爱"的意思,日楞坚持的爱环境、爱土地,正向的理念加上美味又独特的餐点,让他掳获不少顾客的心呢。
最后小编来加个码,一样是不在当天路线,但黄威融力推的纪州庵~
纪州庵是从日治时期保存至今的建物。原先是平松家族开设的料理屋,但战后此区被国民政府接收,改为公有宿舍区。作家王文兴少时便居于此,他的作品“家变”亦是以此为背景。
而现纪州庵已是市定古迹,开放参观。新设立在旁的则是多元化经营的文创书店—纪州庵文学森林。
定期办展、开办课程、举行讲座,与读册等机构合作,提供相当丰富的文学活动!!
文学森林的一楼是咖啡厅、展区、与书区。书区小而美,有专放洪范书局等老书局的书架、靠墙则是为香港与台湾的独立书局开设的空间,提供一般大书局少见的选择。纪州庵的二楼便是平时举办活动的场地,每期都有新的活动,对文学有兴趣的朋友真的不能错过这里啊!
哇!真是霹哩啪拉的走完很多地方吧!
很多地方可能已经很熟悉,但不曾踏入里头吧?都是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唷!
这趟路让路痴如我总算敢舍弃罗斯福路,改从小巷往返台电大楼跟公馆,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机会遇到的好店,就算不念台师大有空也可以来挖挖宝~不知道各位看完有没有觉得南区是台北最适合波希米亚式生活的一带呢?可以自己去体验看看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