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于10月1日来到了阿努拉德普勒圣城,在第一册中分享了都波罗摩塔(Thuparamaya Dagoba)、无畏山博物馆(Abhayagiriya Museum)也就是法显文化馆、兰卡拉玛舍利塔(Lankarama Dagoba)、宝石宫 - 拉多纳普拉萨德(Ratna Prasada)… 我们在这个相册中继续分享圣城里头的其他伟大遗迹…
这个《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圣城-文化遗产(二)》相册的分享将从我们在宝石宫周边的遗址开始…
阿努拉达普拉是斯里兰卡古都和佛教圣地,位于斯里兰卡中北部,在首都科伦坡东北205公里处,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一直是僧伽罗王朝的都城,历史上曾繁盛一时。2000多年前,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子,印度高僧摩哂陀携佛经渡海到此,开创了斯里兰卡的佛教历史,阿努拉普拉逐渐成了斯里兰卡最早的佛教圣地,后逐渐荒废,19世纪重新发现并整修,现成为佛教朝礼中心及游览胜地。198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拉多纳普拉萨德往东北方向2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建筑遗迹,残留着石柱和门。在这个建筑遗迹石门的阶梯入口,有一个雕刻非常漂亮的月亮石(Moon Stone)。最外侧是一圈火焰,象征人类世界和人类世界里充斥着的欲望。火焰内侧的4种动物象征生命力和活力,大象代表生,马代表老,狮子代表病,牦牛代表死,这些加起来就意味着轮回。里面一圈的画则是象征着爱心,它的内侧雕刻着的鸟象征纯洁,寓意人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再里面就是位于正中央的莲花,莲花寓意天国,人们死后的世界。
月亮石是斯里兰卡佛寺脱鞋的分界处,必须脱了鞋子才能踏上月亮石,也就是从月亮石开始步上阶梯,进入佛寺…
接着我们走向大象池,在这里看到了很大、很气派的修道院遗址,也就是无畏山寺僧院遗址… 两边的僧团居住疗房、面积非常大的大典等,可见这里曾经的辉煌…
还有,这里是修道院食堂(Main Refectory),这种长方形的池子,就是主食堂这里保存完好的石质饭槽,就是当年信众到无畏山寺来供养僧人的时候放置食物的池子、饭槽… 这幺大,就可以想象阿努拉德普勒全盛时期,在这个圣城古都内住着多少的出家僧人!
据介绍,当时的饭槽里头是装入热水,让上头的食物可以保温哦!
穿过修道院主食堂,我们看到一个大水池… 这就是“大象池”(Elephant Pond)!
这座巨大的水池建于公元3世纪,长150米,宽50米,深10米,有现代标准泳池的6个那幺大,是斯里兰卡古代建造的最大的人造池塘,据说这是专门供大象洗澡的池塘。在池塘的底部有水闸和通向其他池塘的暗渠。
穿越大象池后,意外找到了“3号菩提树神庙(Bodhi-Tree Shrine III)”,藏在了树林之中,中午时分,这里却是因为在林中,所以感觉“清凉”…
3号菩提树神庙(Bodhi-Tree Shrine III) - 位于无畏山寺主食堂的西侧的丛林深处,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位置的话从大路上经过根本看不到,和2号菩提树神庙一样,这里的建筑全都倒塌了,只剩一尊佛像孤零零地盘坐在那里。还有两块石碑矗立在那儿记载着某些史事...
3号菩提树神庙,这里原本的建筑群都已经倒塌了,剩下地基遗迹,在这些遗址上头有许多石刻的佛陀脚印,让善信们在佛陀脚印前顶礼膜拜… 有些脚印已经模糊,但是也有许多的雕刻还非常清晰完整…
离开了3号菩提树神庙,车子开不到几十米,就到了2号菩提树神庙(Bodhi-Tree Shrine II)… 用号码标识,是根据当时被发现时候的次序…
所以,目前在阿努拉德普勒被发现的并供奉着佛像的有三处:萨马迪坐佛(最大及完整的佛像)、2号菩提树神庙和3号菩提树神庙… 当年在阿努拉德普勒圣城内的菩提树神庙和佛像应该到处都是,就如现在的斯里兰卡也是,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道都可以看到菩提树和树下的佛像、佛龛… 长年被埋没的圣城,神庙都倒塌了,佛像可能也被发现的人移走了… 目前发掘和保留在原地供游客和善信参观顶礼的就是这三尊了… 当然,舍利塔内的除外…
2号菩提树神庙(Bodhi-Tree Shrine II) - 这个曾经被错误认定为“第二尊三昧佛像(2nd Samadhi)”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座菩提树神庙的遗址,而这尊以“可能是在辩论的姿势”坐着的佛像则是原本在这座神庙里所供奉的,属于公元6-8世纪的文物。也有很多游客把这尊佛像与无畏山寺东面的萨马迪坐佛搞混了,其实区分很简单,这尊佛像的右手臂断掉了,而所搭的保护棚只是简单的铁架子加塑料瓦楞片。《穷游网》
无畏山寺,当年是僧侣学习佛法的中心,围绕着无畏山寺共有四座修道院,那就是:Uttara Mula、Kapara Mula、Mahanetpamula 和 Vahadu-mula… 这座遗迹就是四大修道院之首的 Uttara Mula,这座修道院的僧侣们当年也是负责收藏和保管佛牙舍利,可见这座修道院的重要性… 目前保留下来的遗迹可以看到当时的寮房、大堂等…
我们终于来到了无畏山舍利塔(Abhayagiri Dagoba),一座非常雄伟的舍利塔,不只是建筑物本身的雄伟,这里也是重要的佛教中心,是当年阿努拉德普勒全盛时期,大乘上座部佛教的中心,法显法师曾经到这里来研习佛法两年!除此之外,约在公元434年,有斯里兰卡无畏山寺铁萨罗等两批比丘尼先后到达当时建康(南京),为慧果等三百余人授比丘尼戒,在中国创建比丘尼僧团。所以,中国佛教和无畏山寺有着深厚的渊源…
玄装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五次提到有僧众习学遵行“大乘上座部法”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中有关记载较为详细:“僧伽罗国。先时唯宗淫祀。佛去世后第一百年。无忧王弟摩酰因陀罗。舍离欲爱志求圣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脱。足步虚空来游此国。弘宣正法流布遗教。自兹已降风俗淳信。伽蓝数百所。僧徒二万余人。遵行大乘上座部法。佛教至后二百余年各擅专门。分成二部。一曰摩诃毘诃罗住部(大寺派)。斥大乘习小教。二曰阿跋邪祇厘住部(无畏山派)。学兼二乘,]弘演三藏。僧徒乃戒行贞洁定慧凝明。仪范可师济济如也。”《维基百科》
《大唐西域记》中的“阿跋邪祇厘住部Abhayagiri(无畏山派)”的中心就是这里了!
来到无畏山舍利塔,让我们看看当年的一些历史资料…
公元前1世纪,奉伐多伽摩尼·阿巴耶国王之命建造的这座舍利塔,据说当时的高度有110米,和鲁梵玛利萨亚佛塔高度相同,现在的高度是75米。即使这样也是现存最高的阿努拉德普勒佛塔之一。在佛教的历史上,无畏山舍利塔(Abhayagiri Dagoba)不仅仅代表一座寺院,更代表着一种保存有独特的历史记载、传统和生活哲学的教派。这里是当时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的总寺院,它雄伟的英姿仿佛述说着当年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的地位。公元3世纪时,马哈诗那国王的扶持政策使无畏山一度达到了顶峰。
12世纪,以这里为中心的大乘佛教和以大寺为中心的上座部佛教发生了激烈的势力冲突。当时的国王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抑制了大乘佛教,统一了佛教界,之后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销声匿迹。和古城大多数遗迹的命运一样,伟大的无畏山寺也已沦为废墟,成为杂草和野树蓬勃生长的乐园。现在这座伟大的佛塔已经修复完毕。
关于这座佛塔,还有段与中国有关的历史: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法显曾在无畏山寺修行两年,带回了几部重要的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如今的无畏山寺中,还有一座专门纪念法显的博物馆,并且是由中国援建的。无畏山寺的成就还体现在它精湛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装饰寺庙建筑石阶的月亮石和守护石。
无畏山寺派 - 巴利名 Abhayagirivihāranikāya。又作阿跋耶祇厘住部(梵 Abhayagirivāsin)、法味派(巴 Dhammarucika)。乃锡兰第一个兼习大乘之上座部部派,因以无畏山寺为中心,故称为无畏山寺派。该寺于西元前一世纪由婆他伽马尼王(巴 Vattagāmani)所建,献予大寺(巴 Mahā-vihāra)之长老摩诃帝须(巴 Mahātissa)。后摩诃帝须被大寺摈出,其门徒遂与大寺分离,据守无畏山寺,号称无畏山寺派。锡兰佛教遂分为大寺派(摩诃毘诃罗住部)与无畏山寺派。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佛教传至锡兰后二百余年,各擅专门,分成二部,一为摩诃毘诃罗住部,斥大乘而习小乘,一为阿跋耶祇厘住部,学兼二乘,弘演三藏。
于三世纪顷,大乘佛教传入锡兰,本派成为大乘之重镇;四世纪中叶,曾经分裂为二;然据高僧法显传所述,法显到锡兰时,无畏山寺派正当隆盛中。六至十一世纪,因政治因素,本派遭严重破坏。至十二世纪时,国王波洛罗摩婆诃一世(巴 Parakkamabāhu I)下令取缔,敕令破戒比丘还俗,本派遂灭绝。(参阅「锡兰佛教」6327) p5103
《佛光辞典》
离开了无畏山舍利塔,横过马路后就会来到“萨马迪坐佛(Samadhi Buddha Statue)”处,这时候有人向我们检票了… 因为外国人是很容易分辨的… 哈哈… 斯里兰卡人到这里来礼佛是不用购买门票的… 无畏山寺和萨马迪坐佛这里相当多人来的,斯里兰卡人是到这里来礼佛的…
现在的萨马迪坐佛像上面搭建有屋顶,这是为了保护佛像免受风雨侵蚀,在4世纪建成的时候不是这样,佛像后面是菩提树,宛如佛祖在菩提伽耶悟道时的情形。佛像表情稳重温和,望着他的所有人都能感到心绪平静。即使平常不是很热衷宗教的人,在这个佛像前也能感受到那种恩惠的力量。《穷游网》
萨马迪坐佛(Samadhi Buddha Statue)中的萨马迪(Samadhi)就是指“三昧地”(梵文:समाधिSamādhi),又译三摩地、三摩提,意译为等持、正心行处、心一境性,佛教术语,意指专注于所缘境,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皆可称为三摩地,因此又可译为“止”、“定”、“禅定”。最早出自《奥义书》、《瑜伽经》中,亦为传统印度教修行方式之一,八支瑜伽的第八支。后为佛教所吸收,将持戒、禅定、智能三者合称为三无漏学。三昧,即是心一境性,精神集中,专注一境而不移动。
萨马迪坐佛(Samadhi Buddha Statue)就是进入禅定中的佛像。
这个相册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库坦博库纳(双池塘) Kuttam Pokuna(Twin Ponds)”… 当然,阿努拉德普勒圣城的景点还有更多,在下一个相册,也就是第三个相册中分享…
这座池塘有点儿像游泳池,是阿努拉德普勒最精美的浴池,就位于萨马迪佛像的东面。可能是无畏山舍利塔寺庙里的僧人曾经使用过的。尽管它被叫做“双池塘”,但实际上南边那个长28米的池塘要比北边那个长40米的池塘小。水流从北边池塘的"Makara"(传说中结合多种生物特点的一种野兽)嘴里流入,而后经一根地下管道再流入比较小的那座池塘里。你可以仔细看看离“Makara”很近的那5头眼镜蛇形象,还有池塘西北部的水净化系统。《穷游网》